成長敏感期是受到細胞成熟后的內在驅力所引發的自然現象。只有通過各個敏感期發展的過程,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的“可愛小東西”,才能長成有能力獨處,有能力群居的社會人。如果嬰兒階段的各個敏感期沒出現,通常表示嬰兒本身機體能量不足,內在成長條件欠缺。 成長敏感期與感覺統合發展是一體的兩面,身體因為內在神經系統的發展需求,需要借由外在感覺器官的感覺刺激輸入,才能促成內在神經網絡的連結,形成大腦的某種功能,或者身體某種行為能力。這里指的是內在需要的是感覺統合的發展,外在感覺刺激的輸入既是成長敏感期的行為表現。 孩子出生之后到6歲,身體會出現一連串的成長敏感期現象,以提供內在感覺統合發展的需求,完善自身的各項能力。6歲之后,在幼兒園幼兒時期各敏感期所建立的能力基礎上,孩子還會繼續發展出一些對人際交往和社會認知學習的敏感期,其范圍則會從家庭、學校、所居住的社區、所處的同文化社會,擴展到不同文化的部落、族群,甚至是多元的國際社會。 敏感期的出現時間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如果各敏感期出現的比一般觀察統計的時間早或者晚三個月,這都算正常;如果再早或再晚一個月以上,那么,家長要特別留意孩子的整體發展是否有某種條件的不足或過量。 感覺刺激太少會讓孩子的身體“癡長”,因為沒有感覺刺激,腦神經網絡就不會產生連結,即使孩子身上一個細胞都不少,但是這些欠缺連接的細胞對孩子的能力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的。 六歲之前才是人類生命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時期,六歲之前的敏感性表現將影響到6歲之后,甚至是影響個人一輩子的能力、習慣和心理情感! 除了在孩子各個敏感期出現時,主要提供安全、豐富的環境刺激外,如果家長還能應用維高夫斯基的“鷹架理論”,協助孩子發展所謂的“潛在發展區”,那么,孩子的各個敏感肌會在其各個基礎條件建立好之后,提前發生。也就是說:充分運用感覺綜合訓練的方式引導孩子的發展身體健智能,孩子的各項能力有可能會超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