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知識:本體感的定義及其功能
發布時間:2012-10-14?00:00:00點擊量:130
本體感的定義及其功能:
本體感是來自肌肉、關節、肌腱、韌帶、骨骼等深層組織的感覺。本體感覺的接受器,一是與控制肌肉張力有關的肌梭,二是與肌肉主動收縮張力有關的附著于骨頭處的肌腱。當肌肉或肌腱受到牽動或伸張時,把刺激傳入到脊髓,形成反射弧。部分刺激進入小腦,與平衡有密切關系。部分刺激傳入大腦皮層。但大部分只轉入到腦干,除非特別去注意肌肉,關節等動作。否則都是很自然的維持自己的姿勢動作的。嬰幼兒在不斷的身體運動中,慢慢了解了自己的身體,以及可能做出來的動作,這便是對自己身體形象的認知,猶如在腦中有一張地圖,因此能行動自如。本體覺在人類的學習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本體覺,才能做出手眼協調和雙側協調等動作。本體覺和前庭平衡覺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體覺配合前庭系統共同協調眼部的肌肉,使得眼睛能夠穩定的看清楚物體,進一步的建立對各種形狀及空間的認識,有了本體覺來感知自己的肢體在空間中的位置,才能對所處的環境不陌生,對控制自己的動作有信心,才能有平穩的情緒,才敢于探索新環境,學習新事物。
本體感統合失調的孩子笨手笨腳,做事消極,缺乏信心,而且脾氣暴躁、粗心大意、無法學習,嚴重不良的孩子會形成語言障礙。因為掌握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腦神經,掌握舌頭、呼吸和聲帶運動的神經是相通的,所以本體感不良的孩子,其唇部、舌頭運作不佳,發音較難正確,而且呼吸不順暢,聲帶受影響,造成口吃或不喜歡說話的習慣。
本體感的訓練原則:
訓練人員是跟著孩子玩游戲,不是上課,也不是主導者。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有時動作是雙向的,有些言辭要夸張一些,甚至以孩子的身份帶著一顆童心把自己定位在和孩子一般的能力上進行運作,當孩子在活動過程中遇到阻力你應及時介入。當孩子熟悉器材以后,還可以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來設計活動的內容。比如在萬象組合中,可以讓孩子幫忙組合器材甚至設計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于訓練的效果很有幫助。